|返回首页|0755-26070628

数智化时代的人类革命——从掌握知识为主转向AI+提升智慧为主

     浏览次数:

2025年6月6日,OpenAI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在多伦多大学发出振聋发聩的预言:“人工智能的力量已远超想象。也许只需3年、5年或10年,AI将持续进化。终有一天,AI将能完成人类所能做的一切——不是部分,而是全部。 人类能学会的,AI都能学会。为何我如此笃定?因为我们的大脑本质是一台生物计算机。既然生物计算机能做到,数字计算机同样可以。接受这个现实,不沉溺过去,专注改善当下,才是明智之举。” 这清晰地预示:AI将全面取代工业时代人类的所有工作。

仅4天后,2025年6月10日,华为任正非在深圳总部向财联社记者坦言:“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最后一次技术革命(当然,核聚变也可能算一个)。AI发展将跨越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不必过度担忧,中国自有优势。” 这印证了工业时代技术革命的终结——未来人类所需技术,AI皆可代劳。技术的创造与迭代主体,将从人转向AI。

Genspark CEO Eric Jing的警告更为紧迫:“AI将冲击99%的工作岗位,白领职业或遭彻底淘汰。应届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绝非危言耸听。这关乎我们自身,更关乎下一代!作为人类和父母,我们必须立即学习与AI共生。AGI(通用人工智能)的‘身影’我已预见。”

弗吉尼亚大学AI经济学家Anton Korinek的研究更令人警醒:他揭示AGI或在2-5年内成为现实,并直言警告:若届时整个经济体系不进行彻底重构,崩溃将难以避免!

结论触目惊心:数智化浪潮下,人类革命已非选择,而是关乎存亡的必然!

为何如此急迫?因为在“已知空间”,人类已注定无法与AI竞争。 AI正以指数级速度吞噬人类千年积累的知识、信息与技能,构建史上最庞大的知识库并提供最优解决方案。依赖知识信息技能生存的岗位,都将被无情取代。在“1-100”的已知领域,人类毫无胜算,知识技能本身已无未来。可悲的是,在惯性驱使下,多数人仍在知识学习的赛道上狂奔,浑然不觉淘汰近在咫尺。未来几年,80% 的工作者可能被替代!人类出路何在?

我曾在2015年预见:人类历史将编织三张全球大网,分别实现信息知识对称、技能对称与智慧对称。

1.第一张网:移动互联网(已成熟)—— 致力信息知识对称,推动知识趋于免费。

2.第二张网:移动智能物联网(高速发展中)—— 致力技能对称,推动技能趋于免费,进程将持续数十年。

3.第三张网:移动智慧互联网(未来数百年核心)—— 致力智慧对称,推动智慧趋于免费,为人类长远生存发展奠基。


图:三张全球大网的演进路径

因此,数智化时代的生存法则在于:人类必须借力AI,跃入“未知空间”,专攻AI所不能,方能战胜并驾驭AI——这要求我们成为“高手”。 以AI之道还治AI之身,必败无疑。唯有借AI之翼,探索AI禁区,才有胜机。

何为AI禁区?即“0-1未知空间”:

源头创新(从无到有)

洞察未知规律

有意识的哲学思辨

匠人精神锻造的极致产品

非语言感知与深层情感领域

应对全然未知的挑战

这些领域,唯有能洞察并顺应事实规律的“高手”方可驾驭,常人望尘莫及。 同样,能否用好方法论(如黄金圈法则、第一性原理、IPD),关键不在于操作熟练度,而在于对事实规律的认知深度。AI与常人因缺乏这种深度认知,注定用不好方法论。高手如乔布斯善用黄金圈、马斯克精于第一性原理、任正非驾驭IPD,其核心是他们能穿透表象,洞察并顺应底层规律。 因此,人类欲借力AI驰骋未知空间,必须蜕变为以“AI+智慧提升” 为内核的高手。


图:人类在已知空间 vs. 未知空间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修炼成为这样的“高手”?

答案在于提升智慧的科学理论:价值信仰论。唯有在价值信仰论指导下,人才能蜕变为洞察与顺应全局规律的“高手”。依赖方法论指导,只能培养“学习-实践”的常人,因为方法论传递的是“知识”,而非“洞察与顺应规律的智慧”。修炼之路,指导理论必须革新!

理论与实践均证明:价值信仰论能通过科学路径,指引人们成为洞察规律(即拥有智慧)的高手。由此,人类方能深入“0-1未知空间”,探寻事实规律,开展颠覆性创新以顺应之,从而真正战胜并驾驭AI。

AI的定位应是服务人类发展的工具,而非替代者。人类必须站在AI的肩膀上提升智慧。未来,人机协作将空前紧密,人类正经历一场根本性革命:从“启蒙运动”(知识觉醒)转向“启智运动”(智慧觉醒),从“掌握知识”转向“AI+提升智慧”。

那么,价值信仰论究竟是什么?

价值信仰论是指导个人或组织以价值为导向,通过提升智慧以洞察和顺应全局规律的经营理论。它指引我们迈向卓越、成就最好的自己。它是基于客观事实与科学逻辑,融通古今中外经典智慧的高维科学理论。其体系包含四大模块:

1.经营哲学(基石假设)

2.价值信仰

3.方法论

4.经营环境(现象←规律←真理)

价值信仰论普适万物——无论个人或组织,无论工作或生活!

或许有人言:“我已做到最好。”实则不然。你的潜力远超当下数倍、数十倍甚至更多,只是受限于对全局规律的认知盲区。一旦洞察全局规律并顺应之,“最好的自己”将豁然呈现。

下面阐释四大模块及其关系:


图:价值信仰论四大模块关系图

经营哲学(基石假设):即第一性原理,是认知的终极边界与起点。它如同树根,虽不可见,却决定整棵树的命运(亚里士多德语:“任何系统皆有不可缺省、不可违反的根基性命题”)。基石假设是人类认知追溯的终点,本身无法被证明,只能作为信仰接受(最高层信仰)。任何系统皆由其基石假设决定。颠覆性创新(源创新)始于打破基石假设。人的行为亦受其基石假设(一个或多个)支配。

价值信仰:是关于“何为有价值/无价值”(个性化定义)的深度信念,并体现为将有限资源/时间投入高价值领域的习惯性思想与行为(知行合一的“真知”)。它由先天基因、家庭、教育、社会、经验等塑造。每个人/组织都活在其价值信仰构建的主观封闭世界中,据此理解、评价并行动,而非置身纯粹的客观世界。

方法论:是关于“如何有效、系统、有原则地选择与运用方法以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的元理论体系与框架。它高于具体方法,指导方法的运用。无论在学术、商业、工程或生活中,清晰的方法论是明智高效行动的关键。

经营环境:包含经验现象与经营规律。

现象:经营中呈现的具体情况。

规律:客观存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永恒不变共性(需科学验证其存在)。在明确前提与过程下,规律不以人意志转移、放之四海皆准。可通过形式逻辑与实证逻辑验证。规律决定企业成败——顺应则卓越,违逆则衰亡。“不变共性”指必然决定要素、要素间必然顺序或逻辑关系,具有普遍性、本质性、决定性、永恒性(例:端粒决定寿命、基因决定形态、F=ma、地球绕日运行)。

经营哲学(基石假设)、价值信仰、方法论和经营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

经营环境决定方法论正确性: 适应环境的方法论方为正确。

价值信仰决定方法论选择。

经营哲学决定价值信仰。

常人的哲学与信仰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塑造。

高手的哲学与信仰则源于对经营环境的深刻洞察,而非外在灌输。



那价值信仰论如何科学指引“高手”修炼?




图:价值信仰论指导下的高手修炼路径



在价值信仰论指引下,通过养成追求“正向核心价值信仰”的三大基本习惯(即“正智勤”),人人皆可修炼为高手。关于“三大基本习惯”与“正向核心价值信仰”的具体内涵,我们将在后续篇章中深入剖析。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