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竞争”
浏览次数: 次
“看竞争”是华为“五看三定”战略管理模型中的一看。本文从“5W1H”角度聊聊如何“看竞争”。
1. 为什么要“看竞争”(Why)?
除了世人皆知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外,“看竞争”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客户。
2. 看什么(What)?
友商的方方面面都是“看竞争”的内容。
a) 战略层面,可从业务领导力模型(BLM)中的提到的“战略意图、创新焦点、业务设计、人才、组织、价值观、领导力”,以及迈克尔波特提到的“未来目标、现行战略、能力分析和行为假设”等方面来看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
b) 战术层面,可从商业画布中提到的“价值主张、客户细分、关键业务、客户关系、重要伙伴、渠道通路、核心资源、收入来源、成本结构”等方面来看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还有竞争对手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背景分析等。
c) 产品创新层面,可从业务设计中提到的“客户选择,价值主张,盈利模式,业务范围,战略控制点,风险管理”,以及产品系列、知识产权等方面来看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
d) 营销层面,可从市场定位、全球布局、市场份额、客户关系、品牌策略、产品与方案、专利诉讼、商务策略、融资策略、渠道策略、推广策略、交付、服务、营销组织等方面来看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
e) 管理层面,从内部运营流程、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使命、愿景、价值观、领导力、文化等方面来看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
3. 什么时候看(When)?
a) 常态化,周期循环:战略规划、产品规划、技术规划、路标规划、版本规划、职能规划、年度计划、年度季度月度例会时“看竞争”。
b) 专题触发:立项时,项目运作例会时,项目总结时“看竞争”
4. 怎么看(How)?
“看竞争”常用工具和模板
a) SWOT优劣势分析:分析对手的长处、短处。我方的长处、短处,采用以己之长击彼之短,出其不意,百战不殆。
b) SPAN战略地位分析:
c) 竞争角色分析:
d) 竞争策略分析:
e) 波特五力模型:
f) 竞争雷达图:
5. 看谁/谁看(Who)?
a) 看哪些竞争对手呢?所有竞争对手都要看,当自身处于跟随者地位时,重点看标杆对手,当自身处于领先者地位时,重点分析跨界对手、隐形对手,对于具体项目或具体产品,重点看直接对手和隐形对手。
b) 谁去完成“看竞争”呢?全员都有收集和反馈竞争信息的义务,从组织结构上公司应有专门的竞争信息收集部门和角色。对于具体项目或具体产品,对应的项目经理或产品经理默认为“看竞争”的责任人。
6. 从哪里看(Where)?
a) 竞争对手的信息来源有网站、年报、展会等市场活动,产品发布会、投标等销售活动,开局、返修、投诉处理等售后服务这类一手信息,以及咨询、证券公司的行业数据,商业伙伴供应链厂家等二手信息。只要不违法,任何手段都可用于竞争信息的收集,例如八爪鱼,火车采集器等。
b) 竞争对手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应有畅通的反馈渠道和管理流程,分层分级使用。
“看竞争”的目的是研究对手、学习对手、超越对手,重点关注标杆对手和跨界对手,但此对手毕竟不是战争中的敌人,也称友商,还有合作的一面。
另外,关注客户需求应该置于关注竞争者之上,因为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