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0755-26070628

构建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才能让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更有效率和活力

发布日期:2020-12-07 07:38     浏览次数:

1. 建立研发流程体系的意义

产品开发过程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彼此相互关联的活动组成的。其中有些活动是高度专业性的,有些活动需要若干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大多数活动都与其它活动有关,每个人完成任务的质量常常影响其他人的工作。这些繁重而复杂的工作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产品开发过程就成为了一个随机过程,项目完成时间是常常是无法期待的。管理好产品开发过程的基础就是必须清晰地定义一个产品开发过程的结构,将产品开发中的每项工作都清清楚楚地规定下来,所有参与产品开发有关的人都清楚他们所参与的是什么工作,以及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完成的标准是什么。

处于初级管理水平的客户当听到介绍其他业界领先的公司研发流程体系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是,常常会说“研发流程体系对我们公司不适用,我们公司情况特殊,因为我们开发的新产品都是不重复,属于小批量多品种,并且项目周期很短”。这话说的还是过于轻率了,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及时完全不同的产品也可能抽象出许多具有共同之处的过程,从而通过把这些过程的管理例行化来简化管理。

我们还发现以通过ISO9001标准认证为目的建立起的设计和开发程序,基本上都没有达到足够清晰地定义产品开发结构的程度。这是因为认证机构授予认证资格的最低要求只需要满足ISO9001标准条款,许多企业为通过认证,也更加注重符合ISO9001条款。ISO9001对设计开发提出了基本要求,但是并没有规定如何去实现这些要求。企业如果停留到以通过认证为目标,在产品开发过程结构定义上只需要定义到阶段和步骤层次即可,缺乏更加精细化过程的描述。这样的流程可以通过认证,但是还不足以建立起统一的术语,以描述或达成对产品开发过程的共同理解。这将导致产品开发团队浪费大量的时和精力去极力搞明白这些充满歧义的过程,但基本上还是徒劳。结果,各项目组的术语不一致,交付件、执行方法、完成标准都各不同。沟通协调很困难、关键节点很难控制,产品开发过程无法得到持续改善。

许多产品开发人员担心结构化流程的应用将会失去产品开发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种担心如果是结构化流程是否适合本公司情况而言的,这种担心是合理的。然而,在流程改进的开始阶段,这常常成为拒绝流程改进的借口。

实际上调查表明,只有不超过1/4的产品开发工作量具有新颖性,而3/4的工作基本上是过去工作的重复。若果能够把这些工作条理化,产品开发团队就能把精力集中到1/4真正新的有创造性的、最具增值的活动上。这表明,如果我们能够把开发过程结构化,使产品开发工作变得紧紧有条,将会带来巨大的改进机会。

2. 研发流程结构化不足的表现

1.项目计划不靠谱
在一个研发流程结构化不足的公司,除非经理具有极强的能力,要做好一个产品开发项目计划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这是因为要做哪些事、怎样做、各个事情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没有清晰的定义,必将导致各个角色之间的接口、资源估计、进度估计主观特色很强,很难达成共识,不靠谱的计划常常被采纳,在实际执行中偏离计划十万八千里,计划只是表面文章,计划并不真正受到重视。计划延期率一般都在100%左右(即计划一年完成实际需要两年)。

2.沟通很痛苦
产品开发团队中的每个人的专业背景、文化修养、工作经历、个性都不相同,如果对研发流程的描述不能细致到对日常交流的相关概念的精确定义的描述,那么每个开发人员都会以自己的风格来说事和做事,就很难达成共同的理解,更遑论一同协同有效地工作了。开发团队成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也被浪费在没有附加值的所谓沟通工作上了。SMC公司在早期发展的阶段,曾提出“沟通、沟通、再沟通”的口号,但是沟通总是不能做到完美,其负面效是多方面的,总的结果就是项目延期交付或失败。而具有良好产品开发结构的公司,就可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结果这个公司就把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时间大约削减了1/4。

【圣经典故】—只要难以沟通项目失败就会失败

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巴别塔(通天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留在人间,各散东西,欲升天堂而不得。

3.领导事必躬亲
缺乏产品开发结构的情况下,就需要更多的管理者来处理混乱状况,这种情形时频繁发生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事实上管理者也常常被具体细节搞的晕头转向,但是没有管理者事无巨细的决策,项目便无法推进。而对于具有良好产品开发结构的公司看来,这些具体细节早就在流程中规定清晰,已经例行化了,根本不会形成一个问题,管理者只需要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即可。

4.大量人工时用于返工
设计审核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赶进度,带着就问题往下走的结果,总有一天会被下游或客户所拒收,导致大约40%的工时用于返工。因为时间紧,资源有限,木已成舟,已经丧失了最佳的处理时机,并且“救火”式的返工方式是在仓促之间完成的,其中大约1/3又产生了新的缺陷或不良后遗症(例如物料不合理地呆滞或浪费)。

62.9K